国能永泰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暂定4万千瓦,实际建设规模根据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及市场发展的需要确定,并逐步开发建设其它项目。
组件:159.7GW2021年组件扩产规模达159.7GW,不同于去年以晶澳、协鑫、天合、隆基等龙头企业为主,动辄20、30GW的大规模扩产。这是与时代同行最好的机遇期,也是残酷淘汰赛的开端2021年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光伏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相关企业加速跑马圈地,大肆扩张光伏制造环节的产能,新一轮技术布局和产能扩张争霸赛正式打响。
电池片作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环节,技术端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因此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更为慎重。为保障多晶硅的供应能力,组件、电池企业开始向多晶硅领域布局,其中晶科、上机数控分别选择与硅料龙头通威、新特能源绑定,合资投建多晶硅,润阳新能则祭出10万吨多晶硅扩产计划。从今年28家扩产企业布局看,明阳智能、淮宁能源、中苏湖广实业、比太新能源等7家企业纷纷押注异质结技术;横店东磁、环晟新能源、中清集团、中利集团等5家企业投资大尺寸项目;万度光能则更看好钙钛矿电池,计划投资60亿元投建10GW钙钛矿电池基地。与此同时,硅料龙头也加速抛出大规模的扩产计划,据统计,仅通威、大全、保利协鑫、东方希望、新特能源、亚洲硅业今年宣布的扩产规模累计高达103.5万吨,占据多半江山。硅棒、硅片:339GW2021年硅棒、硅片扩产规模达到339GW,从投资项目来看,硅片端扩产主要以大尺寸和N型、异质结技术为主
为保障多晶硅的供应能力,组件、电池企业开始向多晶硅领域布局,其中晶科、上机数控分别选择与硅料龙头通威、新特能源绑定,合资投建多晶硅,润阳新能则祭出10万吨多晶硅扩产计划。值得关注的是,在2020年-2021年这一波轰轰烈烈的扩产潮中,多晶硅扩产总量已达191.4万吨,硅片、电池、组件端扩产总规模达1606.39GW,而随着以上大量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过剩局面将不可避免,新一轮的价格战也即将上演。三高防水性, 360度锁边或精细度密封,通过严苛测试,尤其通过大降雨测试。
要从开源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考虑截流。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其中碳排放强度有了明确强制标准,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按照原有建筑节能技术和思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隆基新能源产品管理总监杨真乐先生以隆基隆顶在建筑构筑物实现的案例实证,以六高充分解读了什么才是好的BIPV产品。双碳目标路线图的层层落地,则让发展建筑光伏一体化有了更高的政策要求。
除了工商业建筑,还可以应用到建筑幕墙、交通、住宅等多个领域,也带来了更好的建筑美观度,是发展绿色建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落实减碳行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首席建筑师任军看来,BIPV技术更是能充分体现了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四高抗力,隆基隆顶可直接踩踏,正面载荷可达到5400Pa。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职建民介绍,把光伏产品融合为建筑构件,进入建筑行业应用,需要大量跨行业的规范标准,符合建筑师应用需求,这方面需要各界努力进一步推动出台和规范。建筑领域全过程碳排放达到了49.35亿吨,已经占到了中国全社会碳排放的51%。科学和艺术从山脚下分手,那么在山顶会合。
除了经济性,与会专家也认为,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方案本身也节约土地,原地发电原地使用,即时发电量与用电高峰曲线一致,而且污染少无噪声。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下,建筑领域减碳已成为必然,大力发展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将是发展绿色建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落实减碳行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跨行业复合通用型标准亟待完善横跨建筑和光伏两个领域,BIPV在标准方面也存在缺失。建筑碳排包括了建筑材料、施工、运行以及回收等全过程,过往数十年,我国降低建筑能耗主要是通过发展节能建筑来实现的。
什么是好的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在我看来最好的BIPV就是忘了光伏本身。二高抗风性,已达到高于-10000Pa高抗风揭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适用在几乎所有17级台风的所有区域。
光伏技术的产品能够成为建筑要素来存在,成为墙面、屋顶、立面幕墙,使建筑从能源的消费端转化为能源的生产者,光伏从此将深度地进入到建筑的形态生成过程。五高效率,无需预留运维通道,装机容量提升了15%,免支架安装,过程快捷高效
将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其中碳排放强度有了明确强制标准,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按照原有建筑节能技术和思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双碳目标让BIPV迎来历史性机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演讲中表示,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占整个排放量的75%,而这其中又以建筑排放为主,关键原因是我国建筑85%以上都是钢筋水泥。隆基新能源产品管理总监杨真乐先生以隆基隆顶在建筑构筑物实现的案例实证,以六高充分解读了什么才是好的BIPV产品。要从开源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考虑截流。由于光电建筑既具备建材属性又可以增加发电收益,所以可见,其成本是所有建筑形式里面价格最低的。在21日举行的第八届全国近零能耗建筑大会BIPV分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太阳能建筑研究所所长鞠晓磊分享了这样一个数据。
三高防水性, 360度锁边或精细度密封,通过严苛测试,尤其通过大降雨测试。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职建民介绍,把光伏产品融合为建筑构件,进入建筑行业应用,需要大量跨行业的规范标准,符合建筑师应用需求,这方面需要各界努力进一步推动出台和规范。
建筑与光伏深度融合的BIPV,在成本上必然受益于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的和其经济性。根据其测算,在BIPV全生命周期中, 8到10年左右的时间,光电建筑的成本已经与普通建筑持平。
从80年代开始至今,建筑的节能标准层层升级,传统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没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中联西北院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倪欣做了一个生动的解释,BIPV首先要满足建材属性,然后才是发电功能,真正实现融合成为一种可靠建材是关键。
好的BIPV要一体融合安全可靠面向BIPV市场毕竟还是一个新的事物,如何进一步发展乃至真正做到普及呢?在各界专家看来,建筑和和光伏能否真正做到一体化,深度融合是关键,而这也决定了BIPV最终能否成为安全可靠的建筑材料。在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首席建筑师任军看来,BIPV技术更是能充分体现了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四高抗力,隆基隆顶可直接踩踏,正面载荷可达到5400Pa。作为致力于BIPV领域的企业代表,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认为, 一款好的BIPV产品要从建筑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到了防火、保温、抗风揭等建材属性,实现了让光伏跟建筑结合的一体化集成,是对传统分布式光伏的升级。
除了工商业建筑,还可以应用到建筑幕墙、交通、住宅等多个领域,也带来了更好的建筑美观度,是发展绿色建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落实减碳行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二高抗风性,已达到高于-10000Pa高抗风揭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适用在几乎所有17级台风的所有区域。
什么是好的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在我看来最好的BIPV就是忘了光伏本身。一高安全性,隆基所有构建打造A级防火,通过8624防火测试。
建筑碳排包括了建筑材料、施工、运行以及回收等全过程,过往数十年,我国降低建筑能耗主要是通过发展节能建筑来实现的。使用时间维度越长,光电建筑的成本优势就越突出。
跨行业复合通用型标准亟待完善横跨建筑和光伏两个领域,BIPV在标准方面也存在缺失。五高效率,无需预留运维通道,装机容量提升了15%,免支架安装,过程快捷高效。六高散热,隆顶屋面瓦型和光伏组件结合的方式,通过快速散热让发电量增加了4%。BIPV相较普通建筑成本最低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路线图必然要考虑到安全性、技术可靠、成本等因素。
光伏技术的产品能够成为建筑要素来存在,成为墙面、屋顶、立面幕墙,使建筑从能源的消费端转化为能源的生产者,光伏从此将深度地进入到建筑的形态生成过程。建筑领域全过程碳排放达到了49.35亿吨,已经占到了中国全社会碳排放的5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太阳能建筑研究所所长鞠晓磊在演讲中分析,通过传统节能所达不到的效果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让建筑自身产能来进行补充。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下,建筑领域减碳已成为必然,大力发展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将是发展绿色建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落实减碳行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那么,双碳背景下的BIPV为何如此重要?光伏与建筑融合的难点有哪些,怎样更好地普及?在21日举行的这场BIPV线上盛会上,诸多行业顶尖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答案。除了经济性,与会专家也认为,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方案本身也节约土地,原地发电原地使用,即时发电量与用电高峰曲线一致,而且污染少无噪声。